奋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4-04-26 5990
核心提示:春风和煦,万物勃发,全国两会在春意盎然中胜利闭幕。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人才自主培养、产教融合、现

春风和煦,万物勃发,全国两会在春意盎然中胜利闭幕。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人才自主培养、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数字化、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成为热点话题。围绕这些话题,代表委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质生产力与人才培养、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数字教育与教师成长、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建言献策,为中西部和民族地区教育研讨突破进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两会期间受到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坚持思想“融筑”、交流“融入”、发展“融合”、文化“融汇”、社会“融洽”。要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融的导向,做实融的文章,拓展融的内涵,从思想、交流、发展、文化、社会等方面真正融进去。代表委员声音铿锵,表示要持续扎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坚持把这一主线作为“纲”和“魂”,贯穿到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需要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整合全国专家资源,协助各博物馆梳理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物古籍“家底”,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提供坚实史料支撑至关重要;整合历史和现代资源,加强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搭建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时不我待。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借助出版传播,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正当其时。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好“筑基”工程刻不容缓。有代表委员提议,要为青少年交流搭建更多平台。“三项计划”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抓手,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载体优势、彰显特色,方能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热议的焦点,更是媒体报道的高频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3月9日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要求教育系统在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交汇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推动高校加快科研创新和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委员围绕从基础研究突破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合作,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等开展了积极讨论。高等教育担负着集聚智慧的重要责任,代表委员建议把构建一流大学创新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向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新跨越;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真正让高校成为构筑高水平的人才高地、加大科技创新的策源高地;点燃学科交叉的“催化剂”,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以人才支撑、科技赋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要求补短板强弱项,让中西部高校强起来。目前从数量上看,中西部高校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较为明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提到,要“实施高等教育综合试点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这一内容备受科技、教育等领域代表委员关注,从优化资源结构和布局、优化学科专业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倾斜、强化东西部协作,到东西部共建团队平台、加大银龄教师支援力度等方面,代表委员提出了建议。

  在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方面,职业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紧密、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可以更好地培养服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代表委员集思广益,强调应该注重将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去,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的升级转型为主。同时,职业教育核心就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师生跟企业同频共振的能力,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的培养。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职业教育地位不高、社会认同度不够、吸引力不强、产教融合不畅,仍然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如何化解?代表委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在保障体系上,通过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加固中职基础性地位,提升中职质量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推动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建立职业教育全生命周期普及体系,完善职业技能人才上升通道,让职业院校学生有更多的学历上升通道。在统筹协调上,推广中职高职研究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试行幼儿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有效衔接的职业教育启蒙体系,开设职业尝试等基础课程,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更好推进高中阶段普职协调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需求。在产教融合上,强化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发展,让职业院校研发与企业需求更好对接,提高职业院校技术服务能力,真正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新质生产力真正“上新”。

  扩优提质补短板,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都直指乡村教育问题。振兴乡村教育,不但事关教育公平,也影响到乡村振兴。

  振兴乡村教育,留守儿童的培养是绕不开的话题。据统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3000多万人,不少是留守儿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谈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的群众关切问题,其中包括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这一内容,就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读好书、上好学。怀进鹏部长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从结构布局、学位供给、培养能力、教师队伍、合作育人五方面做好扩优提质,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得更大,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

  通过补短板、扩资源、促提升、强质量,乡村振兴方能获得持续的力量源泉和人才支撑。

  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要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代表委员建议,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智慧教育等手段,让偏远地区的孩子同步享受城镇优质教育。针对乡村地区法治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问题,有政协委员建议多多关注乡村儿童法治意识的培养,要积极走访各乡村学校,尤其是偏远乡村学校,为乡村儿童定制更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课,提升他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守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办学水平提升方面,要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鼓励通过学校一体化办学,让城镇学校承担起帮助其对口乡村学校共同发展的重任,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在此次两会上,怀进鹏部长提到推进“四个一批”,高起点新建一批、优质学校扩招一批、集团化办学提升一批、城乡结对帮扶一批。如此,促进新优质学校增长,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我们信心倍增:乡村教育将得到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振兴正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乡村地区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两会上,一些委员代表呼吁要更多关注涉农专业建设,进一步搭建相关技术技能平台,加强涉农高校与企业需求紧密联合,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出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来自民族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强资源整合、强化家校社协同、实现数字化赋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等。

  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振兴乡村教育,一定能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数字教育,让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和教师成长

  “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正确运用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赋能,加强教育信息化,更好促进教育现代化,是代表委员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次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为教育领域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贡献智慧——

  在课程设置上,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建设。

  在教育教学上,深化细化中小学科学教育协作机制;在学校示范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教学助手,加快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导师的引进,普及生成式AI教育。同时,要发挥教育数字化对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方法的优质补充;探索更加多元、即时、有效的方法路径,让教育数字化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深度变革。

  在学校管理中,智能时代需要中小学校长形成“数智”领导力,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的水平。智慧教育的深化还需要以评价牵引学习方式变革,培养与提升AI时代学生需要的核心素养。

  在师生数字化素养培养上,代表委员建议要增加培训机会、提供培养平台,优化培训形式和策略,提高教师运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和能力。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展能力培训、鼓励研究和实践,以及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等,有效推动教师培养培训的数字化转型,让教师更好地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数字人才的培育者。

  代表委员一份份议案提案,直面急难愁盼和前瞻热点话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以教育数字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许多代表委员的共同心声。

  构建成长保障网络,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近年来,我国确诊心理疾病学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和“低龄化”态势,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深入贯彻落实,留守困境儿童的身心成长备受社会关注。对此,代表委员建议学校加强教育关爱,开展丰富的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识,点亮留守困境儿童的“心灯”;对有需要的儿童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实现一对一帮扶,通过家访走访、设立亲情电话、建立活动中心,更好丰富留守困境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呵护他们的成长。

  生命教育是一个人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增加探讨认识生命的教育,对青少年养成强大的心理至关重要。有代表建议,要加强青少年对生命的由来、如何实施自我保护、如何尊重和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等内容的认知,将“生命关怀”主题的教育尽快落实到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建议将“生命关怀”教育主题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当中,提高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

  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要以体制建设为基础,实现教育贯通;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动教材联通;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促进师资融通;以档案建设为基本,确保信息畅通。加强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保证不同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性和联动性。

  我们深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落实也重任在肩。我们要携起手来,实现多部门联合、医教体融合、家校社协同,合理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本事,积极面对现实,让孩子们在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了热议。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落地,要立足长远继续加大力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作。有代表建议,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的执行机构,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将传统文化必修课与整个学校教育有机融通;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基地、学习基地、体验基地。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优化传统文化教学,把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有成效。

  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方面要有所作为。相较于传统的家族制、师徒制等非遗传承模式,高等院校在科学育才、全面育人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有代表委员表示,可以率先在拥有较为丰富的非遗资源,并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综合性高校和专业院校开展试点。通过开设不同非遗项目的“传承班”,开展基于非遗项目的本科层次的青年人才培养。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组建包括非遗传承人在内的“导师组”方面进行一些探索。通过一段时间持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这一纳入现代高等教育的非遗项目传承机制,逐步构建起系统有效、依托高校学科专业体系的非遗传承模式。

  文化场所、场馆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加强文化场所、场馆建设,丰富文化传播形式。一方面,要提高现有文化场所的利用率。充分利用书院、农家书屋、道德大讲堂等平台,组织大众喜爱的文娱活动,把单纯的“我来听”模式变成互动、实践的“浸入”模式,增加体验活动,让更多人领略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载体。可以构建“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平台,通过短视频、公众号、微直播等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年轻”起来。

  除了以上话题之外,在今年两会上,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教育、弘扬教育家精神等主题也被代表委员重点关注。

  春潮澎湃启新程,扬帆奋进正当时。两会代表委员关于中西部,特别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声音与智慧,汇聚起了共同致力民族复兴、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4期

(原文:http://news.10jqka.com.cn/20240426/c657328296.shtml文章来自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教育资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教育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