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024-05-29 6690
核心提示:对网络视频中某“专家”让孩子亲手砸玩具、将心爱的漫画书扔进垃圾桶的教育方式,有人称其为“霸凌式教育”,也有人称其为“打击

对网络视频中某“专家”让孩子亲手砸玩具、将心爱的漫画书扔进垃圾桶的教育方式,有人称其为“霸凌式教育”,也有人称其为“打击羞辱式教育”。据说该“专家”一直在各地“传经送宝”,这说明有不少人认同这种教育方式。

事实上,“霸凌式教育”一直有市场,比如时不时曝出的砸手机、泡手机之类的教育新闻。我也曾目睹一位教师因为学生看小说就让学生烧掉小说,学生跪在院子里一边哭一边把书一页页撕下点燃。为什么如此严重伤害孩子心灵的行为会被认为是“教育”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部分家长和教师眼中孩子并不是独立的人,而是实现某个目标的工具。因此,我们要反思一个本源性问题: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还是利用孩子实现其他目的。

如果把孩子当作工具,我们的所有教育行为应当尊重一个基本前提——把孩子当作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的存在是自足的,不依附于任何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目标都是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人,一个有健全的心智、丰富的情感、探索的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担当精神的人。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立人格,教育中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细节都要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样的理念下,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以任何形式伤害孩子。

把孩子当作实现其他目标工具的教育,其目的是眼前的分数、近期的升学和未来的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样的“教育”,分数是全部,孩子的人格尊严、兴趣培养、素质提升、心智发展都不予考虑。正因为目中无“人”,其手段可能会无所不用其极,于是“霸凌式教育”容易成为一种常态。

现实中,不少“霸凌式教育”在家庭或学校已经习以为常,比如按照成绩将学生分班,再比如组织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参加某项活动,看上去是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实际上是不是打击了其他学生呢?

如果以分数和升学率论成败成为主流,并以此为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论最后结局“成功”还是“失败”,孩子的心智都是不健全的,“失败”者可能走上叛逆之路或从此一蹶不振,“成功”者也可能成为自私的“冷血人”,都不是现代社会的高素质公民。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这是教育的基本常识,却是目前从家庭到学校都很难正视的一个问题。但愿此事能够促进我们反思,同时深刻思考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会宁县党家岘乡初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22日第3版

作者:李兴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教育资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教育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