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为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广大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消防救援局和北京市教委等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举办“同守护 共成长”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师生展示了学校创设的大课间安全游戏。记者注意到,学校操场跑道被划分为四种颜色的区域,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模拟场景:红色区域是火灾模拟场景,蓝色区域是地震模拟场景,黄色区域是山体滑坡模拟场景,灰色区域是烟雾模拟场景。学生在通过相应模拟场景时,需要做出正确的反应才可以顺利通过。
“刚才我跑过灰色区域时,要掩住口鼻,躬身半蹲前行才算完成任务。通过参与这些趣味安全运动活动,我不仅提升了身体素质,更解锁了很多实用的逃生知识和避险技能。”学生安子昂告诉记者。
“为了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老师们将安全知识编成游戏口诀,带领学生参与防踩踏训练、消防灭火演习、攀岩等项目。”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蕾说,除了大课间安全游戏,学校还开发了安全韧性课程,设置了“安全岛学苑”、安全体验教室、桌面推演教室,利用人工智能、VR等技术模拟不同主题情境,并借助当地资源,让学生学习野外生存、应急逃生知识,掌握安全技能。
不仅是妙峰山民族学校,门头沟区其他中小学也在积极探索安全教育的新路径。在安全韧性微课展示环节,妙峰山民族学校、人大附小京西分校、大峪二小等学校师生还展示了打绳结、医疗救护等技能,分享了研究水土流失、防洪排水等跨学科自主探究项目的学习成果。师生们还与山东济南、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的学校进行视频连线,线上观摩其他学校的安全演练和应急疏散活动。
“门头沟区结合区域山地、河流众多的特色,重点对学生进行森林防火、防溺水以及防范地质灾害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同时,全区中小学也在校园中推行‘柴扉计划’,以校园围墙设计为主题,鼓励引导师生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门头沟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曹彦彦表示,在北京市中小学打造平急两用“校园安全岛”的过程中,门头沟区中小学校不仅形成并完善了统一的建设标准,更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了分级。“未来,‘校园安全岛’将建设成为防灾减灾的新载体,在紧急情况下,为社区和周边居民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和不同功能的安全保障服务,发挥更大作用。”曹彦演说。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守护校园安全!”随着师生们在现场发出倡议,全国千所学校点亮“校园安全岛向阳地图”,开启全国校园安全教育周相关主题活动。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当前,北京在全市中小学广泛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以妙峰山民族学校为试点,通过构建集安全、教育、应急于一体的“校园安全岛”,实现校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的全面跃升。同时,将安全教育与“大思政课”相结合,在守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发挥了社会服务保障效益。未来,全市将全面树立校园大安全观,提升平安校园的建设水平,将校园安全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强调,各地要着眼常态、长效,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实践体验、游戏互动等形式,将安全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讲好安全教育精品课。要运用视频、动画、VR体验、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发优质安全教育数字资源,丰富安全教育资源包。要实现学科教学与安全教育有效渗透和融合发展,推动区域、校际之间交流合作,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作用,构建安全教育“共同体”。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