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协同发展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市以开放姿态和务实行动,积极融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大局,主动与北京市、天津市名校对接,不断引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携手共育未来花,共绘教育“同心圆”,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自复兴区小学阶段实行“滴灌教育”以来,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复兴区实验小学的“小豆芽”与“小胖墩”们就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体能训练。
自从开始锻炼后,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变高了,性格更开朗了。
复兴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袁晓寒
我练体能已经练了一年了,我特别喜欢我们学校的足球、篮球、排球课,现在我个子也长高了,吃饭也多了,感觉我的身体很棒。
据悉,去年9月份,复兴区实验小学与天津红桥区运动协会达成合作意向,对方派出专业体能训练团队,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体能训练方案,达成‘课程共研、师资共育、学生共培’的合作目标,推动体教融合创新发展,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复兴区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 校长 王艳艳
搭建的这个成长训练营让我们学校的一些“小豆芽”“小胖墩” 他们的体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让很多在天津、北京一些非常好的经验做法也在我们实验小学落地开花,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对接到这样优势的资源,同时,我们通过这样“走亲戚”式的互访,把复兴一些好的经验传递出去,比如说我们的非遗系列课程,像扎染、皮影还有我们的拾晓木工。
复兴区实验小学只是我市借智借力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多所中小学与京、津名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市第三中学携手京津优质合作院校,探索外国语特色发展新渠道,为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成长注入持续动力。
市第三中学校长 崔瑞来
2023年8月我校与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签订合作办学意向成为合作学校,搭建常态化的交流平台,两校在两年时间里实现了多次互访交流,通过这些合作,我们既能引入优质资源也能输出办学特色。
崔瑞来介绍,学校十分重视京津冀区域文化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区域文化活动,并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英语素养大赛、京津冀东盟留学生“我与中国”中文故事短视频展示活动等大赛中表现出色,多次获省级及全国奖项。
市第三中学高二学生 黄楚然
我主要参加的是一些演讲大赛,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就拿“外研杯”来说,这是一个京津冀三地学子,一起交流的大舞台,从一开始写演讲稿比较困难,到后来上台紧张总是忘词,再到最后熟练掌握并运用演讲技巧,自信地表达出来自己的观点,这些成长都是这个平台给予我的机会,也极大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让我对未来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规划。
意大利留学生 金月平
我是来自意大利的留学生,我非常喜欢这些活动,录制我与中国故事短视频大赛的时候我们穿着战国袍,就像是翩翩起舞的赵国公主一样,体验了一把中国古代人的感觉。在与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学生交流互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校各种各样的特色社团,也把我们在中国所学展示给了他们,交到了许多朋友,见识到了现代的中国。
教育发展好不好,校长、教师是关键。为了提升我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市教育局积极借助京津两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多措并举打造“卓越”校长、教师团队。全市先后选派优秀骨干校长赴京津优质名校跟岗挂职200多人次,组织参加京津名校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2000多人次。
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 王磊
本着“开放办教育 合作谋发展”原则,通过教育集团、结对帮扶、建立盟校、远程教学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加强教育、教学、教研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市教育局先后与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南开区、河东区、雄安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邯郸市职业技术学院、市三中、市十一中等学校与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的学校也开展了深入合作。截至目前,全市与京津雄安地区,开展教育合作项目190余个。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我市不断深化与京津两地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持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与交流,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 王磊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不断扩容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朋友圈”,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开展合作交流,多搭平台、共建机制、凝聚合力,全力画好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同心圆”。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